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是習近平經濟思想中關于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的有機構成,是在深刻洞察國內外經濟發展大勢、科學總結國內外經濟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闡釋,也是對我們黨長期成功領導經濟工作方法經驗的實踐總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穩定、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與社會大局穩定以及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穩”的基礎日益鞏固,“進”的態勢持續增強。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對于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穩”和“進”辯證統一、互為條件。一方面,經濟社會平穩,才能為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創造穩定宏觀環境。“穩”的重點要放在穩住經濟運行上,確保增長、就業、物價不出現大的波動,確保金融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在保持“穩”的同時為“進”創造條件。另一方面,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取得實質性進展,才能為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創造良好預期。“進”的重點要放在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上,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在實現“進”的同時使得“穩”得以持續。
從實踐來看,運用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一科學的方法論,必須結合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綜合研判挑戰與機遇,貫徹落實好黨中央關于做好經濟工作的部署要求。從國際來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增速放緩,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思潮涌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調整和深度重構,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調整導致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從國內看,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加之疫情帶來的“疤痕效應”依然存在,導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經營困難,一些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同時也應理性地看到,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以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消費和投資需求潛力巨大,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有條件、有能力戰勝各種困難挑戰。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就一定可以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該穩的要穩住,特別是要穩住經濟基本盤,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第一,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在關注解決短期經濟波動的同時,也關注中長期的結構性和趨勢性變化以及多個周期間的政策傳導機理和調節效果。第二,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強財政可持續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用好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第三,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重視和完善預期管理。同時,還要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該進的要進取,特別是要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積極謀劃用好牽引性、撬動性強的工作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第一,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提高企業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打造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第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落實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抓好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落實落地。第三,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總之,穩和進要相互促進,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審時度勢、深思熟慮、尊重規律,講求工作推進的方式方法,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扎實做好經濟工作。
閩公網安備 35040302610065號
版權所有:三明市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云創集成